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名人名言> 北美雲來集講壇 郝樂為教授英文講座「佛教與身體」

名人名言

字級

北美雲來集講壇 郝樂為教授英文講座「佛教與身體」

【人間社 心淨 美國達拉斯報導】 2022-08-16
北美雲來集講壇第三場英文講座於8月13日,邀請美國佛羅里達西洋大學亞洲研究學教授及檀講師——肯尼斯·郝樂為(Dr. Kenneth Holloway),以身體美學史的角度來主講「佛教與身體」,共吸引近200人在線上聆聽。

教授長期研究《維摩詰經》,因而首先引用「蓮花心」表明經中「心淨國土淨」的涵意。蓮花代表出汙泥而不染,是純潔的象徵。雖然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,但佛法就如蓮花一樣,幫助人們在逆境中學習「離苦得樂」及「以病為友」。教授接著從歐洲、日本及中國宗教發展史講述學者對佛教的概念,直到近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理念,才能普遍地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並從消極出世轉變為積極入世的菩薩行。

佛教與身體之間的關係都建立在「美學」,更早的翻譯是「感覺學」,也就是我們所經歷的,包括視、聽、嗅、味和觸的事物,全是透過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的互用運作。在《普門品》中提到「梵音海潮音,勝彼世間音」,就是強調「聽」的美學。

在佛門裡,法會的禮儀很多,要時常照顧自己的念頭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修行,例如:要如何穿海青、搭縵衣,什麼時候要合掌、放掌、跪拜、禮拜、問訊甚至誦經等,這都是關注於身體的正念。主講者也提到剛開始學習拜懺時,並無法適應,但漸漸地能從中體會經文的意義,進而能在這兩年疫情中,跟著視訊拜完整部《梁皇寶懺》,也體會到佛陀的加持,在同修罹癌的治療過程中得以安定身心,避免胡思亂想。

在最後的「問與答」中,教授回答數個問題,包括「在現在的困境下,我們能做什麼?」教授回答:「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,但可以改變自己並幫助一人或二人,最終就有正面的效果。」世間無常,時時刻刻都在變化,當考驗來時,最主要是如何提起正念,積極地去面對,而不是消極地放棄,能如此做到,我們才能在苦中提升正向能量,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。
12345678910第1 / 21頁
追蹤我們